局董事长、总经理赵云接受《中国交通报》访谈
时间:2014-02-20
近期,《中国交通报》记者针对“中央企业如何紧跟中央部署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如何加大创新驱动?如何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设想落地生根,走出中央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路子?”等问题开展走企业采访活动。2014年1月23日,在中交四公局召开2014年工作会之际,《中国交通报》记者采访了局董事长、总经理赵云。在访谈中,赵云就2013年中交四公局结构调整采取的主要措施、深化改革取得的业绩,以及2014年中交四公局改革发展的新思路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2014年2月17日《中国交通报》第8版在“高端访谈”专栏,以《中交四公局:改革红利鼓舞企业发展》为题刊发了对赵云董事长的访谈。 文章链接http://www.zgjtb.com/content/2014-02/18/content_77790.htm
刊发内容如下:
中交四公局:改革红利鼓舞企业发展
时间:2014-02-18来源:中国交通报作者:李玲李国生毕监凤
1月23日,中交四公局2014年工作会在北京召开。这家中国交建旗下年轻的子公司,在“改革、创新、调整、提升”的总体思路指导下,2013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企业利润总额、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等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中国交建下达的指标,实现了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在中交四公局2014年工作会召开之际,记者专访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云。
多业并举结构调整尝甜头
2013年,中交四公局在公路、铁路、市政及房建板块共计完成140.96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1%。传统业务在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投资和房地产业务等新兴业务的突破,也让转型中的企业尝到了结构调整带来的甜头。
数据显示,2013年,中交四公局投资和房地产业务实现新开发额21.44亿元,占新签总合同额的12%;投资板块实现利润近亿元,占四公局总利润的47%。“结构调整对中交四公局效益的拉动作用已经逐步显现。”赵云告诉记者。
对于2013年企业在投资、房地产业务领域取得的新突破,赵云如数家珍。在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西咸新区,中交四公局积极融入陕西发展新进程,充分发挥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城市建设等在内的投资13.37亿元的西咸项目已完成投资1.25亿元;在珠海,投资24.28亿元的珠海横琴二桥项目已完成投资2.37亿元,项目也在全线各项评比中收获颇丰;在张家口,投资21.41亿元的张家口项目已经进场……
与投资业务的遍地开花不同,在房地产业务上,中交四公局结合自己拥有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物业管理的房地产全产业链优势,走“短平快稳”的发展思路,选择体量适中、品质优良的项目进行重点投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赵云介绍,汉中滨江国际销售继续领跑当地市场,获得2012年度陕西地产“人居典范楼盘”称号;南京保障房项目在南京市场打响了四公局的品牌;树人学校项目、岱山东路项目均获得江苏省文明工地荣誉称号;投资约8.0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的淮安生态新城已经进入优化设计阶段。
此外,2013年,中交四公局首次承建盾构施工的地下隧道电力管沟工程,为下一步进入地铁施工积累了经验;铁路开发取得较大突破,实现开发额18.21亿元;海外市场不仅新拓展了科威特和吉尔吉斯斯坦两个市场,在工程内容上,也从单一的公路和房建施工扩大到了市政施工、港口项目及深空站项目,在建项目20个,分布在安哥拉、马里、刚果(布)、阿根廷、科威特等9个国家。
深度挖潜打造“升级版”企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政治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民生、城乡统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入,这些关于改革的顶层设计将会极大地激发和调动经济发展动力。总体看,国家经济发展将长期向好。同时,公路市场,预计未来五年的建设将重点转向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铁路市场、市政及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潜力巨大;海外方面,亚太、非洲、拉美等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地区,仍将是海外项目开发的重点。面对一系列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处在转型发展中的中交四公局如何才能抓好机遇,做强做大企业?
作为企业掌舵人,赵云告诉记者,2014年,中交四公局在贯彻落实国家、集团等各项部署和要求的同时,将围绕中国交建“五商中交”战略部署,继续坚持“改革、创新、调整、提升”的主基调,积极发展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产业,筑牢基础、深度挖掘、创新发展,实现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推动各项管理再上新台阶,为打造“升级版”四公局作出新贡献。
传统业务是中交四公局做优做强的基础,也是融资和市场认可的必要条件,必须千方百计巩固做精、做深已有市场,筑牢四公局稳健发展的基石,同时积极承接技术含量较高和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工程。
要积极发展房建业务,提升中交四公局在中国交建内部的差异化优势。房建项目开发方向上,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央企的品牌优势、资金优势和在集团内部建筑施工方面的优势,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创出品牌。
要精耕细作,稳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坚持依托中国交建“一体两翼”的海外发展平台,做好现有项目的建设,积极向平台公司提供商务、技术和人才的支持,稳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同时,充分发挥技术服务和施工的优势,积极发展海外房建业务。
此外,他们还将抓住市政建设市场、轨道交通市场、地方铁路和铁路房建项目等领域前景可观的机遇,通过做深已进入的市场、尽快进入新建设领域、充分利用自身资质等手段和措施,深挖潜力。并积极探索在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等节能环保类投资项目、绿色农业产业领域的开发。
深化改革用足利好因素
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基调,而当前公路领域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公路建设体制、管理体制、养护体制等改革迫在眉睫。
“中交四公局高度关注各项改革,并完全赞成这些改革。改革也将为施工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赵云说。如在推进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中,出台《公路施工设计总承包办法》和《公路工程代建制管理办法》,推行施工设计总承包和代建制等,势必会对规范投资业务市场,创新公路建设市场管理的思路和措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发挥信用体系在公路建设市场中的主体作用等举措也必将使信用评价机制成为企业“以现场保市场”的唯一法宝。2013年,中交四公局高度重视信用评价机制,获得7个“AA”和6个“A”,为企业进行二次开发、深入开发打下了基础。
“当然,改革从来都是充满艰难的,如果没有一点困难,那也根本谈不上改革创新。从施工企业的角度看,改革的难点在于我们这个行业的改革措施怎么与相关领域的改革措施有机地融合起来,互利互推,而不是互阻互斥。”赵云表示,如在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中,企业怎么才能用好制度,加速投融资的步伐,更规范地承揽业务;招投标机制完善后,企业怎样才能依托制度,更快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崭露头角等,这些都是改革中将要遇到的困难。
“毋庸置疑,改革带来的利好因素将极大地鼓舞着中交四公局。”赵云介绍,随着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深入、养护资质管理和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的完善,中交四公局也将积极申请养护资质,从市政施工和BOT施工等延伸到养护行业,积极参与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及技术咨询类业务,实现业务领域的新突破。